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chuàng)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chuàng)辦的大學,是國內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學之一,中國首個在海外建設獨立校園的大學,被譽為“南方之強”
廈門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大學,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福建省和廈門市共建高校
廈門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國家“2011計劃”牽頭高校,入選“211工程”、“985工程”,“1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截至2018年3月,學校占地9000多畝,校舍建筑總面積210多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490多萬冊,電子圖書560多萬冊,固定資產總值91億元,儀器設備總值25億元;擁有8家附屬醫(yī)院;設有研究生院、6個學部以及28個學院(含76個系)和14個研究院;擁有31個博士后流動站,3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專業(yè)學位學科授權,5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碩士專業(yè)學位學科授權;有專任教師2657人;有在校學生近40000人(含外國學歷留學生1235人),其中本科生19843人、碩士研究生16172人、博士研究生3647人;1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創(chuàng)辦時間
屬性211工程(1997年) |985工程(2001年) |111計劃(2006年) |2011計劃(2014年)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17年)
主管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類別 公立大學
知名校友陳景潤、謝希德、張高麗、盧嘉錫,許甘露,艾興,凌云,李鋒
學校官網http://www.xmu.edu.cn
歷史發(fā)展
私立廈門大學
1919年8月,陳嘉庚在上海聘任全國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黃炎培、汪精衛(wèi)、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復、黃琬、葉淵、鄧萃英等10人為籌備員
1919年10月召開私立廈門大學籌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擬訂《廈門大學組織大綱》,會議推舉鄧萃英為廈門大學首任校長、鄭貞文為教務長、何公敢為總務長。
到民國19年(1930年)擴充為文、理、法、商、教育5個學院、21個系。
民國25年合并為文、理、商3個學院、9個系。學生由開始時的136人發(fā)展到300多人。
國立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創(chuàng)辦人陳嘉庚先生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經濟學家王亞南教授為廈門大學校長。
1951年,原省立福建農學院并入廈大,改成廈門大學農學院,原私立福建大學的政治、法律、經濟三系并入廈大。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大調整。院系調整(“中國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調整”)前,廈門大學擁有7個學院。
廈門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如下:
1:山東大學:1952年,廈大理學院海洋系師生轉入山大組建山東大學海洋系。
2:中國海洋大學:山大1958年遷往濟南時將海洋系留在了青島,后發(fā)展成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3:浙江大學:1952年,廈大電機、土木、機械三個系各一部分并入浙大。
4:東南大學:1952年,廈大工學院的機械和電機兩系以及南京大學、金陵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組建成南京工學院,即后來的東南大學。
5:河海大學:1952年,南京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和廈門大學等高校水利專業(yè)合并,在南京成立了華東水利學院,即河海大學。
6:南京大學:1952年,廈大俄語專業(yè)合并到南京大學外文系,俄語專業(yè)的學生也轉到該校外文系學習。
7: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951年5月,廈門大學、西北工學院、北洋大學三校的航空系并入清華,設立清華大學航空學院。上述三校的航空系本非直接參與組建北航(北航于1952年成立)。
8:上海財經大學:1953年的全國院系調整,廈大商學院企業(yè)管理系被調整到上海財經學院。
9:同濟大學:1952年,廈大土木建筑并入同濟大學。
10:內蒙古大學:1957年,以北大,南大,山大,廈大,中山五校為主,國內十余所著名高校(包括清華、南開等)共同創(chuàng)建內蒙古大學。
11:華東師范大學:1924年6月,廈大三百余位教師和學生鬧學潮離校到了上海,創(chuàng)辦大夏大學。解放后經院校合并,發(fā)展為華東師范大學。
12:華東政法大學:1952年,廈大政法學院(包括政治、法律兩系)歸并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
13:上海海洋大學:1972年,廈大水產相關系調出成為廈門水產學院,1979年調往上海,后發(fā)展為上海海洋大學。
14:大連海事大學:大連海運學院(1994年更名大連海事大學)是在50年代高校院系調整中由東北航海學院、上海航務學院、福建航海?茖W校合并而成,而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即為從廈門大學分出的航務?。
15:福州大學:為創(chuàng)立福大,廈大支援物理系數十名教師,化學系2/3,數學系3/4,相當于分出一半理科。
16:集美大學:廈大航海學院與集美水院合并。
17:福建農林大學:農學院與福大農學院合并組建福建農學院。
18:福建師范大學:1954年,文學院教育系并入福建師范學院。
1952年院系調整后的廈門大學只保留文理學院,成為文理科的綜合性大學,并在52年之后陸續(xù)又有院系調出。
1958年7月,廈門大學下放歸福建省管理。
1963年9月,經中央批準,廈門大學改為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
“文化大革命”期間,廈門大學下放給福建省革命委員會領導,大批干部、教師被下放農村,有一部分充任中學教師,有的改行做其他工作。
1966~1970年,廈門大學停止招生5年。
1971年,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時有9個系,除保留1966年的8個系外,福建師范學院教育系遷回廈大開辦。
1972年,廈門大學水產相關系調出成為廈門水產學院,1979年調往上海,后發(fā)展為上海海洋大學。
1981年12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5年7月,廈門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 ”建設行列。
1996年,廈門大學成為首批獲教育部批準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1997年4月,廈門大學“211工程”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審定立項建設
2001年2月,被列入國家“985工程”一期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2004年,被列入國家“ 985工程 ”二期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2004年7月,廈門大學被增列為中管高校。
2005年底,廈門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以“優(yōu)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評估
2012年,教育部、福建省政府和廈門市政府在北京簽署《重點共建協(xié)議》協(xié)議,繼續(xù)重點共建廈門大學。
2012年,學校成立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分校位于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
廈門大學90周年校慶標志
占地900畝,總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
2013年,廈門市政府與廈門大學共建廈門大學醫(yī)學院。
2014年,學校牽頭的兩個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入選國家“2011計劃”
2015年,組建航空航天學院。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辦學條件
硬件設施
截至2017年3月,學校占地近9000畝,其中
思明校區(qū)位于廈門島南端,占地2600多畝,漳州校區(qū)占地2500多畝,翔安校區(qū)占地3600多畝,校舍建筑總面積190多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總量440多萬冊、電子圖書1072GB,固定資產總值84.55億元,儀器設備總值25.29億元;擁有7家附屬醫(yī)院。校園高速信息網絡建設的規(guī)模、水平居全國高校前列并成為CERNET2的核心節(jié)點之一。廈大校園依山傍海、風光秀麗,已成為公認的環(huán)境最優(yōu)美的中國大學校園之一
院系設置
截至2017年3月,廈門大學設有6個學部以及28個學院(含76個系)
人文與藝術學部
(文學部)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人類學與民族學系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新聞學系、廣告學系
廈門大學外文學院 英語語言文學系、歐洲語言文學系、日本語言文學系、法語語言文學系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 美術系、音樂系
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 華文系
廈門大學國際學院
社會科學學部
(社科學部)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 經濟學系、統(tǒng)計系、財政系、金融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 會計學系、企業(yè)管理系、管理科學系、旅游系、工商管理教育中心(MBA中心)、高級經理教育中心(EMBA項目)
廈門大學法學院 廈門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
廈門國家會計學院 會計碩士專業(yè)學位聯合教育中心 、 物流與項目管理工程碩士教育中心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 政治學系、公共管理系、社會學系、公共管理教育中心(MPA中心)
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廈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 教育學公共教學部、教師教育部
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
廈門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
自然科學學部
(理學部)
廈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系、信息與計算數學系、概率與數理統(tǒng)計系
廈門大學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理學部分) 物理學系、電子科學系、機電工程系、航空系、天文學系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理學部分) 化學系、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系、化學生物學系
工程技術學部
(工學部)
廈門大學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工學部分) 物理學系、電子科學系、天文學系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工學部分) 化學系、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系、化學生物學系
廈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系、智能科學與技術系、電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
廈門大學軟件學院
廈門大學材料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生物材料系
廈門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 建筑系、土木工程系、城市規(guī)劃系
廈門大學能源學院
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飛行器系、動力工程系、機電工程系、儀器與電氣系、自動化系
廈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 電子科學系、電子工程系
醫(yī)學與生命科學學部(醫(yī)學部)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學系、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系、生物醫(yī)學科學系、農業(yè)生物技術系
廈門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
廈門大學藥學院
廈門大學醫(yī)學院 臨床醫(yī)學系、中醫(yī)學系、護理學系、眼視光系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廈門大學附屬東南醫(yī)院
廈門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
廈門大學附屬成功醫(yī)院
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
廈門大學附屬福州二院
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地學部)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 海洋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海洋化學與地球化學系、物理海洋學系、應用海洋物理與工程系、海洋地質學系(籌建中)
廈門大學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學院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生態(tài)科學與工程系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9月,廈門大學共有專任教師271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2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7.0%,擁有博士學位的2078人,占76.5%。
學校共有兩院院士21人(含雙聘院士9人),文科資深教授2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簡稱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10人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8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入選者69人(含“千人計劃”青年人才34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1人、講座教授16人、青年學者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0人,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8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3人、教學名師1人、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9人,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6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計劃”入選者140人;國家基金委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6個,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9個,高等學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基地(“111計劃”)7個。
文科資深教授:鄧子基、潘懋元
國家級教學名師:郭祥群、孫世剛、沈明山、張馨、林亞南、陳小麟
兩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院士姓名 類別 院士姓名 類別 院士姓名 類別
田昭武 專職 萬惠霖 專職 焦念志 專職
張乾二 專職 趙玉芬 專職 韓家淮 專職
唐崇惕 專職 鄭蘭蓀 專職 孫世剛 專職
黃本立 專職 田中群 專職 戴民漢 專職
薩支唐 外籍 王啟明 雙聘 張鈸 雙聘
歐陽鐘燦 雙聘 謝華安 雙聘 張統(tǒng)一 雙聘
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立同 雙聘 陳鴻鐸 雙聘 張運 雙聘
唐啟升 雙聘 雷霽霖 雙聘 尹澤勇 雙聘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焦念志 張榮 鄭蘭蓀 田中群 林圣彩 韓家淮
劉祖國 吳瑋 陳振明 王太宏 戴民漢 林伯強
謝素原 白敏冬 朱菁 鄭南峰 周寧 劉海峰
張國君 謝兆雄 龍小寧 方穎 胡榮 任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固體物理表面化學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和機制、團簇化學、腫瘤生長和抑制相關傳導的調控、界面電化學
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和機制、腫瘤發(fā)生的分子機理、復雜體系的計算化學、傳染病診斷和疫苗研究、海洋環(huán)境生理與毒理學研究、碳資源高效利用的催化基礎、核受體腫瘤分子靶點與藥物開發(fā)、雜環(huán)化學、譜學分析
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3月,廈門大學有11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擁有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7個一級學科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46個福建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9個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yǎng)基地。擁有31個博士后流動站;3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9個交叉學科;24個專業(yè)學位學科授權(其中博士學位1個)
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1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tài)學、統(tǒng)計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戲劇與影視學
專業(yè)博士學位點(1個)
教育博士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0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tài)學、統(tǒng)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建筑學、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生物醫(yī)學工程、軟件工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藥學、中醫(y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戲劇與影視學、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藝術學理論、設計學
專業(yè)碩士學位點:金融碩士、應用統(tǒng)計碩士、稅務碩士、國際商務碩士、保險碩士、資產評估碩士、法律碩士、社會工作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翻譯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建筑學碩士、工程碩士(機械工程、儀器儀表工程、材料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建筑與土木工程、化學工程、項目管理、物流工程、航空工程)、臨床醫(yī)學碩士、公共衛(wèi)生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工商管理碩士、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會計碩士、旅游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藝術碩士
重點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5個)
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tài)學、統(tǒng)計學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
理論經濟學(0201)、應用經濟學(0202)、化學(0703)、海洋科學(0707)、工商管理(1202)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不含一級學科覆蓋)(9個)
國際法學(030109)、高等教育學(040106)、專門史(060105)、基礎數學(070101)、凝聚態(tài)物理(070205)、動物學(071002)、水生生物學(071004)、細胞生物學(071009)、環(huán)境科學(083001)
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17個)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物理學、生態(tài)學、統(tǒng)計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y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46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tài)學、統(tǒng)計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yī)學工程、軟件工程、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
博士后流動站(31個)
社會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中國語言文學、理論經濟學、哲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物理學、教育學、考古學、中國史、海洋科學、生物學、新聞傳播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化學工程與技術、生態(tài)學、信息與通信工程
學科排名
2013年,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公布了第三輪全國學科評估中,該校有5個一級學科進入了前五名,分別為海洋科學、統(tǒng)計學、應用經濟學、民族學、工商管理;另有11個學科進入了前十名,分別為教育學、戲劇與影視學、化學、理論經濟學、中國史、世界史、法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生態(tài)學、公共管理。
學科名稱 評估得分 全國排名 學科名稱 評估得分 全國排名
海洋學科 84 2 教育學 77 6
應用經濟學 83 3 公共管理 78 6
統(tǒng)計學 85 3 生物學 80 6
工商管理 86 3 考古學 74 7
生態(tài)學 79 4 新聞傳播學 75 7
化學 87 4 藝術理論學 69 8
戲劇與影視學 74 5 法學 79 8
民族學 76 5 社會學 72 10
世界史 76 5 化學工程與技術 73 10
理論經濟學 81 5 數學 74 10
中國史 81 5 中國語言文學 75 10
外國語言文學 76 6 電子科學與技術 69 11
國際影響力
據ESI數據庫2013年11月公布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該校共有8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分別是: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臨床醫(yī)學、植物與動物科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學、物理學,其中化學進入全球1‰
教學建設
截至2017年3月,校獲第五、六、七屆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17項,名列全國高校前茅;30門課程入選全國“精品課程”,6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2篇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
2017年3月,第2屆世界芭蕾舞比賽在日本東京舉行,來自世界各國的124名選手參賽,廈門大學副教授李娜攜其學生歐銳代表廈門大學參加該賽事。歐銳憑借原創(chuàng)獨舞作品《萌動》獲得現代芭蕾舞成年組金獎,李娜獲教師獎。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會計學、金融學、行政管理、經濟學、財政學、物理學、英語、法學、歷史學、海洋科學、化學、生物科學、統(tǒng)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廣告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分析化學、政策科學、結構化學、國際經濟法、審計學、財政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現代生物學實驗、海洋浮游生物學實驗、人力資源管理、國家稅收、統(tǒng)計學、金融工程、綜合化學實驗、中國古代史、高等代數、材料化學導論、動物生物學、聲學基礎
國家級教學團隊:海洋科學創(chuàng)新性人才培養(yǎng)教學團隊、統(tǒng)計學教學團隊、生物學基礎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實驗教學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
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ǎng)基地:化學、生物學、海洋科學、數學、經濟學、歷史學
卓越醫(yī)生教育培養(yǎng)計劃:臨床醫(yī)學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法學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科學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飛行器動力工程、建筑學
學術科研
建設成果
“十二五”期間,學校在《科學》、《自然》、《細胞》及其子刊等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50余篇;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1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1項成果獲中國專利金獎;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7項,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0項;32項成果獲教育部第六屆、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其中一等獎3項。2016年,學校科研經費突破11億元
在2010年全球最著名的兩大科技期刊之一的《Nature》發(fā)布的《自然出版指數2010中國》(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0 China)這份報告中,廈門大學科研實力位居國內所有科研機構第9名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志發(fā)布的《自然出版指數2011-中國》報告顯示,廈門大學位列中國十大科研機構的第六位
科研平臺
截至2017年3月,學校設有200多個研究機構,其中國家級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
心2個(牽頭單位),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是福建省內僅有的兩個經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之一。
學校還設有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廈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廈門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廈門大學財務管理與會計研究院、廈門國際法高等研究院、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廈門大學海峽兩岸發(fā)展研究院、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薩本棟微米納米科學技術研究院、廈門大學生物仿生及軟物質研究院、海洋與海岸帶發(fā)展研究院等14個研究院以及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能源材料化學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等科研平臺
國家重點實驗室
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海海洋環(huán)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疫苗學與分子診斷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實驗室
醇醚酯化工清潔生產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天然產物源靶向藥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譜學分析與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水聲通信與海洋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濱海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性能陶瓷纖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計量經濟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批準設立的研究機構
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廈門大學海外華文教育研究所、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廈門大學會計發(fā)展研究中心、東南亞研究中心、(中國)廈門大學馬來西亞研究所、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微納光電子材料與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電化學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物理化學研究所、教育部寄生動物學研究室(廈門大學)、教育部細胞生物學研究室(廈門大學)、廈門大學亞 熱帶海洋研究所、中國海關史研究中心、國家農村社會保險研究中心(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委托)、分子診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6年12月,廈門大學圖書館共有紙本館藏總
****、溫家寶等領導同志考察廈門大學
量510萬冊,電子數據庫達100多個、折合館藏約560萬冊,合計館藏總量1070萬冊,在國內各類圖書館中名列前茅。
文獻收藏涉及各學科領域,尤以哲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語言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海洋學、機械與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學科領域的文獻更為系統(tǒng),在東南亞研究和臺灣研究的資料建設方面具有特色優(yōu)勢。館內還擁有大量的古籍線裝書、光盤、錄音(像)帶、縮微平片等資源,是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圖書館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tǒng)中主要的成員館之一,福建省文獻信息服務中心,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學科中心之一,與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00多家大學圖書館建立有館際互借和出版物交換關系,教育部在圖書館設有科技查新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