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寧縣地處豫西山區(qū),洛河中上游,距省會鄭州215公里,省轄市洛陽86公里。東西長68公里,南北寬50公里,總面積2306平方公里。境內山、塬、川地形地貌皆備,大體為“七山二塬一分川”,F轄18個鄉(xiāng)(鎮(zhèn))、389個行政村、45萬人,是典型的山區(qū)農業(yè)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洛寧古稱崤地,是中國古代溝通東(洛陽)西(西安)兩京的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設崤縣,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稱永寧,民國二年(公元1912年)更名洛寧至今。
洛寧是中華民族最早活動的區(qū)域和文明發(fā)祥地之一,早在5000年前,這里就有人類聚居。標志中華文化淵源的“洛書”出自洛寧縣的長水村,現有漢魏時期和清雍正二年“洛出書處”石碑兩通;傳說黃帝史官倉頡在洛寧興華鄉(xiāng)陽峪河東造字,開中華文字書寫先河,當地存有“倉頡造字臺”遺址;《詩經》中有16首詩歌記述了先民們在洛河兩岸生產生活的情景。洛寧是革命老區(qū),有悠久的革命傳統(tǒng),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馬列主義就在洛寧傳播。
洛寧礦山資源十分豐富。境內已發(fā)現各類金屬、非金屬礦藏29種,現已探明黃金儲量50余噸,遠景儲量300噸;白銀儲量2500余噸,遠景儲量5500噸;鉛儲量40余萬噸,遠景儲量130萬噸,儲量居全國第三位。近年來,依托資源優(yōu)勢,初步開發(fā)形成以黃金、銀鉛、鐵、鉬為主的礦山產業(yè)。
洛寧境內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洛河流經洛寧68公里,境內落差229米,洛河兩岸較大的澗河28條,年過境水量12.53億立方米。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16.64萬千瓦,其中可開發(fā)利用水能資源13.38萬千瓦,現已實現對洛河干流五級開發(fā),總裝機8.65萬千瓦,兩年內將實現沿洛河八級開發(fā),水電裝機突破10萬千瓦。近年來,又利用獨特的地理優(yōu)勢,論證了大魚溝抽水蓄能電站,該項目總投資47.7億元,總裝機140萬千瓦,目前正在對外招商,尋求合作開發(fā)。
洛寧有耕地72.4萬畝,土質肥沃,氣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適中,盛產小麥、玉米、油菜、豆類,素有“豫西糧倉”之稱,常年糧食總產2億公斤;洛寧是省定優(yōu)質烤煙生產基地,與上海、新鄭等全國幾家大煙廠均有長期供貨關系,2007年收購煙葉901.5萬公斤,投放資金1.0055億元,稅收2212萬元,連續(xù)四年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全縣林地面積139.5萬畝,林木總蓄積530.1萬立方,森林覆蓋率46.6%,其中速生楊18萬畝、蓄積量122萬立方,年生長量15萬立方,年加工能力10萬立方,年產值達到2.9億元;洛寧是農業(yè)部確定的優(yōu)質果品生產基地縣、全國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縣,“上戈”牌蘋果是洛陽市唯一的果品類綠色食品、省名牌農產品,已成功舉辦三屆河洛金秋上戈蘋果節(jié)。2007年面積20.5萬畝,總產8000萬公斤,產值1.3億元。洛寧是畜牧生產的無規(guī)定疫病區(qū),近年來,以年屠宰500萬只肉鴨的東漢禽業(yè)為龍頭,發(fā)展肉鴨養(yǎng)殖小區(qū)29個、養(yǎng)殖戶500戶,去年出欄肉鴨500萬只,農民增收1000萬元;全縣有各類規(guī)模養(yǎng)殖廠695個,其中肉牛育肥場61家,大牲畜存欄17萬頭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