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縣位于江西省的西南邊緣,居章江上游,大庾嶺北麓。東北與南康市相連,東南與信豐縣接壤,西北與崇義縣毗鄰,南與廣東省南雄襟連,西界廣東省仁化縣。全縣東西長約127.5公里,南北寬約25公里,呈東西長、南北寬的長條形狀,國土面積1367平方公里。323國道橫貫全境,縣城南安鎮(zhèn)距贛州市85公里,距南昌市512公里?h境地處南嶺緯向構(gòu)造帶東段與武夷山新華夏構(gòu)造帶南段的復(fù)合部,受燕山旋回和海西旋回等地質(zhì)運動的影響,境內(nèi)北部、西部、南部地勢崛起,中部與東部凹陷,形成三面環(huán)山,朝東敞開的丘陵盆地,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部、西部和東南部層山疊嶂,中低山海拔在800米以上,中部丘陵山脈海拔一般在300~500米,東部章江兩岸的平原與崗地海拔在200米左右。海拔在千米以上山峰26座,最高點在內(nèi)良鄉(xiāng)的天華山,海拔1386.6米,最低點在新城鎮(zhèn)的白田埠,海拔124米。池江盆地是縣內(nèi)最大的平原水稻產(chǎn)區(qū)。全縣山地面積311.17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2.76%,多呈脈狀,逶迤起伏,谷壑交迭;丘陵面積804.65平方公里,占58.86%,屬山地支脈的延伸,多呈樹枝狀和條帶相間分布,以紫紅色巖系丘陵為主,地表呈波狀起伏,分割零亂;平原和崗地面積251.175平方公里,18.38%,以紅壤、黃壤和沖積土為主,土地松軟肥沃,富含鈣、鎂、鉀等礦物成份。
縣境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氣候溫和,屬中亞 熱帶季風(fēng)濕潤氣候區(qū),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水充沛,春溫多變,夏澇秋旱,冬寒期短,無霜期長。年最高氣溫38.4℃,最低氣溫零下7.2℃,年平均溫度18.53℃,年降雨量1563毫米,日照時間1499.3小時,光照率39%,全年無霜期長301天,夏冬時長,春秋時短。大余河流密布,縱橫交錯,以贛江支流-章水為主干流的章江流域,在境內(nèi)有支流530條,河流總長2084.54公里,河流密度1.52公里/平方公里。章江發(fā)源于崇義縣聶都鄉(xiāng)的東山展腦和鯉魚山中,自西向東貫穿全境流入南康市。按流域面積劃分,有一級支流13條、二級支流27條、三級支流20條。水能資源豐沛,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2.38萬千瓦,可利用水能5.26萬千瓦。全縣森林資源豐富,有林業(yè)用地159余萬畝,森林覆蓋率為76.2%,其中有林地149.5萬畝,立木蓄積量412余萬立方米;灌木林地6.6萬畝,散生立木蓄積量14余萬立方米。在森林面積活立木蓄積中,有針葉林83.8萬畝,針闊混交林3萬畝,闊葉林43萬畝。全縣木竹資源按林種結(jié)構(gòu)分,有防護林56.8萬畝,蓄積量144萬立方米;用材林65.6萬畝,蓄積量254萬立方米;薪炭林18萬畝,蓄積量113萬立方米;特種用途林1650畝,蓄積量6108立方米。大余植物資源有84科667種,分布在縣境林區(qū)的國家珍貴、國家重點保護及省級重點保護的樹種有36種,其中國家珍貴樹種有南方紅豆杉、福建柏、閩楠、花櫚木、鵝掌楸、楠木、厚樸、紅豆樹、觀光木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半楓荷、香樟、喜樹、傘花木、長苞鐵杉、竹柏6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榧樹、沉水樟、八角蓮、野茶樹、金毛狗蕨、五味子、草珊瑚、七葉一枝花、木蓮、天門冬、猴歡喜、黃檀、省沾油、青鉤栲、大葉青岡、含笑花、巴戟、云綿杜鵑、野核桃、多穗柯等21種。野生動物資源有16目37科116種,其中有鳥類11目27科65種、獸類5目10科19種、爬行類23種。分布有云豹、豹、黃腹角雉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穿山甲、河麂、虎紋蛙、白鷴、鴛鴦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省重點保護動物有赤麂、黃鼬、灰胸竹雞、鷹嘴龜?shù)。縣境西北部山脈受燕山期地質(zhì)構(gòu)造運動的影響,形成全世界著名的鎢礦床,是享譽全球的“世界鎢都”。境內(nèi)礦化面積約30平方公里,大小礦脈有3000余條。礦床礦物類較多、計有48種,金屬礦物以黑鎢礦為主,伴有錫石、輝鉬礦、輝鉍礦、綠柱石、白鎢礦等,非金屬礦主要有石英、鉀長石等。盛產(chǎn)鎢、錫、鉬、鉛、鋅、銅、鉍、鈹、銀等有色金屬,及鉭、鈮、石英石、石灰石、白云白、瓷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