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澗位于廬山西麓、素稱廬山西大門。因天池山、鐵船鋒對峙如門,內(nèi)有瀑布垂落而得名。景區(qū)面積六百公頃、景觀百余處。集“雄、險、奇、特、秀”于一體,是一座地質(zhì)變化、生物進化、自然造化、歷史文化的綜合大觀園,有“匡廬絕勝”、“山水絕勝”之美譽。古譽廬山第一景。
山因人重,景借名傳。早在1600年前,這里就游蹤不絕。東晉隆安4年,名僧慧遠在此筑“龍泉精舍”,率儒、釋、道、18高賢常游于此,傳經(jīng)布道,使之成為凈士宗的發(fā)源地。其寫下的《游石門詩并序》,開了我國山水游記的先河。此后李白、白居易、謝靈運、徐霞客等歷代數(shù)以百計的文人墨客都為之相涉,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與摩崖石刻,文化底蘊深邃豐厚。
千年景區(qū)、新姿勃發(fā)。經(jīng)過幾年的建設(shè),景區(qū)已辟有情人園、會仙園、三希苑等12個各俱特色的新園區(qū);修復了龍泉精舍、慧遠講經(jīng)臺、謝靈運草堂、開慧泉、會仙閣等名勝古跡;新建了千尊玉佛殿、王西林中國畫藝術(shù)館、章志遠美術(shù)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杜宣亭、三妙亭等一批高品位的人文景觀;增設(shè)了高空溜索(空中飛渡)、絕壁攀巖、登峰探險、沖浪、篝火、野炊等極具刺激性、吸引力的游客參與型項目。并已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國家攀巖賽事基地和全國大學生體育運動的戶外生存訓練基地。隨著景區(qū)3500米花崗石標準旅游步道與外延八米寬水泥公路的暢通和兩個大型停車場的竣工使用。今天的石門澗,已真正成為世界文化名山中一道最為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