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wǎng)訊:清真寺,阿拉伯語稱為“麥斯吉德”,意為“禮拜的場所”,臨清俗稱“禮拜寺”。也就是信仰清真教的教徒們做禮拜的地方。清真教即伊斯蘭教,因回族同胞是信仰伊斯蘭教的主體,故又稱回族教。伊斯蘭教徒通稱為穆斯林,意思是順從真主的人。臨清原有三座清真寺,現(xiàn)保存完整的是北寺和東寺,均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寺位于元代會通河與衛(wèi)河交匯處,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間,當時是臨清最旺盛的時期。寺內的碑刻記載,洪姓回族人建房時偶得白銀八缸,建成該寺,至今已有500余年的歷史。此寺占地面積約2萬余平方米,主要建筑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甬道、牌坊門、望月樓、正殿、后殿、影壁、后門等殿、堂、樓、閣86間。大家步入正門,迎面的便是望月樓,它為歇山重檐牌樓式建筑,樓式結構,玲瓏別致。門楣正中鑲毛澤東手書“清真寺”匾額。望月樓后面懸掛兩塊匾額,一塊書寫“正意誠心”,一塊書“彝倫攸敘”,系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名人書寫。穿過望月樓,步入了石材壘砌的丹墀,四面玉石欄桿環(huán)抱,富麗堂皇的高大建筑——清真寺主體大殿便展現(xiàn)在面前。大殿由前殿、后殿、抱廈等組成勾連搭式建筑,殿頂廡殿式結構,是封建社會規(guī)格最高的建筑形式,殿頂覆有黃、綠色琉璃瓦,飛檐四出,猶如雄鷹振翅,雄偉壯觀。殿門為落地花格扇,斗拱、透雕掛落,雀替仍保留著明代建筑的風格。正殿廣廈后檐連接著后殿,殿頂為勾連搭式,上部是三個六角形傘蓋式亭樓為主體的窯亭,窯頂峰折陡峭,攢尖頂部裝以鎏金葫蘆形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