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陰縣位于山東省濟南市西南部,北靠長清,西南臨東平,東連肥城,西北隔黃河與東阿縣相望。全境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37公里,總面積827平方公里。平陰, 春秋為魯?shù),?zhàn)國屬齊邑,秦代屬濟北郡。漢屬泰山郡。 三國屬魏兗州剌史部。兩晉屬濟北國。 南北朝劉宋時為濟北郡轄地。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縣。大業(yè)二年(606年)設(shè)平陰縣,此系以“平陰”命名之始。公元607年隋煬帝改州為郡, 平陰縣屬濟北郡。公元627年(唐貞觀元年)屬濟州,公元754年(唐主十 三年)屬鄆州,公元832年(唐太和六年), 廢平陰析入盧縣與東阿縣。公元837年(唐開成二年)復(fù)平陰縣,仍屬濟州。五代時期(公元907-960 年),統(tǒng)用軍號,平陰屬天軍所轄。公元1119年(宋宣和元年)屬東平府。元初,屬山東西路, 后屬燕河北道東表路總管府。明代屬東平州。公元 1735年( 清雍正十三年)屬泰安府。1912年(民國元年)屬濟西道。1917 年(民國六年) 屬東臨道。1927年廢道屬省。抗日戰(zhàn)爭時為縣公署,屬魯西道。1935年- 1945年屬為泰安道。1939年10月, 平陰縣抗日政府成立后屬泰西專署。1943年屬冀魯予第六專署。1946年復(fù)屬泰西區(qū)。1950 年5月屬泰安專區(qū)。1958年11月平陰縣并入東平縣,屬聊城專署。1959 年10月恢復(fù)平陰縣,屬濟南市。1960年4月屬菏澤專區(qū)。1961年2月12 日屬濟南市,同年4月18日由濟南復(fù)屬泰安專區(qū)。1985年3月27日屬濟南市至今。
清代,縣轄24個里,333個村。民國前期(1912-1936年)轄5個區(qū),192 個鄉(xiāng)鎮(zhèn),1937年日偽政權(quán)沿用民國區(qū)、鄉(xiāng)。民主政府建立后,于1939年冬,原平陰縣四、五區(qū)(牛角區(qū),旦鎮(zhèn))劃歸肥,陰,阿辦事處。1940年4月肥,陰,阿辦事處撤銷,同年5月建立阿辦事處。 于1943年1月將平陰縣與東阿縣合并,稱平阿縣,轄7個區(qū)。1947年春,兩縣分置,平陰縣轄4個區(qū)。1949年調(diào)整為6個區(qū)。 1950年區(qū)下建88個鄉(xiāng)。 1952年又調(diào)整為7個區(qū)。1956年撤區(qū)并鄉(xiāng),轄21個鄉(xiāng)。1958年3月調(diào)整為13個鄉(xiāng), 9月又調(diào)整為8個鄉(xiāng),鎮(zhèn);11月成立4處人民公社。 1959年10月撤銷東平縣,恢復(fù)平陰縣,轄9處公社。 1961年4月轄10個公社。 1962年1月恢復(fù)東平縣,平陰轄4處公社,同年3月劃為9處公社。 1963年調(diào)整為12處公社。1984年5月撤社建區(qū)、鄉(xiāng),轄8個區(qū)31個鄉(xiāng)、鎮(zhèn)。1985年9月20日撤區(qū)并鄉(xiāng),轄5個鎮(zhèn),7個鄉(xiāng)。1993年5月,玫瑰鄉(xiāng)和洪范池鄉(xiāng)撤鄉(xiāng)設(shè)鎮(zhèn)。至此,平陰縣轄7鎮(zhèn)5鄉(xiāng)。1996年1月,舊縣鄉(xiāng)劃歸東平縣,1999年平陰縣共轄平陰鎮(zhèn),欒灣鄉(xiāng),安城鄉(xiāng),玫瑰鎮(zhèn),刁山坡鎮(zhèn),東阿鎮(zhèn),洪范池鎮(zhèn), 李溝鄉(xiāng),孔村鎮(zhèn),孝直鎮(zhèn),店子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