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前夕的正月十五,同盟會員楊彭齡就與八位下層軍官聚會太原雙塔寺,策劃新軍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勝利后,北方重鎮(zhèn)西安率先響應,于10月22日成功暴動。山西巡撫陸鐘琦感到新軍不可靠,準備在28日前把他們調出太原。關鍵時刻,新軍將領溫壽泉、閻錫山、趙戴文、喬煦、南桂馨、黃國梁等人連夜開會,決定武裝起義。
1911年10月29日凌晨,大家公推的起義領袖姚以價在城外的狄村軍營的大操場上發(fā)表誓言“要救我們中國,非推翻滿清不可;我寧愿拚個死活,也不愿意當亡國奴!”大家振臂相應。義軍從狄村出發(fā),首先攻打新南門,一路上又有不少新軍參加進來。天亮的時候,里面的內應打開了城門,大家蜂擁而入。在短短的三個小時內,義軍搶占了巡撫衙門,擊斃了陸鐘琦,奪取了軍械局和彈藥庫,取得了圓滿的成功。當天,起義軍推舉閻錫山、溫壽泉擔任正、副都督,并且成立了山西軍政府。
太原是繼西安之后,辛亥革命中北方第二個成功起義的城市。事后,孫中山先生評價:“使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當時,南方首義的武昌遭到清軍瘋狂的進攻,北方首義成功的西安非常孤立。太原起義,擴大了北方革命的勝利成果,支持了西安義舉,切斷了南北交通,使遠在武昌前線作戰(zhàn)的清軍腹背受敵,促進了清政府的早日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