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沱鹽業(yè)遺址位于自貢釜溪河南岸,富臺山下,是目前自貢市區(qū)內還保留舊貌的民居建筑群,同時因為一地同時修有三個祠廟而聞名。(傳奉祠/川主廟/火神廟)火神廟簡介:又名炎帝宮,由自貢鹽場的燒鹽工人發(fā)起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修建。除拜神求佛外,還起到協(xié)調工人間糾紛和處理同行間事務方面的作用。其建筑風格屬于兩層樓的抬梁式木結構建筑,門樓和戲臺融為一體,戲臺兩側有抱樓環(huán)繞,在演戲時要男女分座,各占一半,穿過天井就是正殿,正殿中供奉著炎帝——神農(nóng)皇帝和關圣人的神像,因此這里也禁演三國戲,以免有嘻戲關公、對神不敬。這里的神像也與眾不同,特別講究,別處的神像大都是泥塑或石雕而成,而這里的神像卻是木雕的。而今正殿已毀,遺下片地菜地,后面靠山腳處,尚有雜樹野花,留下一點都市中難得的景致。炎帝宮火神廟是燒鹽工人的幫會組織,他們曾在道光年間與自流井最有勢力的西秦灶主集團-陜幫八大號進行法律搏斗,維護了燒鹽工人的切身利益。在近百年的風風雨雨中,炎帝宮里里外外發(fā)生過許多事件,其多數(shù)是為幫會利益的斗爭。光緒初年的掉換毛錢和灶戶打官司;民國初年為每鍋增工錢四百文與灶商會的罷工斗爭;在抗日戰(zhàn)爭時1939年鹽工反抓壯丁的總罷工;1941年爭取被遣散工人的遣散費,攻打國民黨市黨部,鹽工們以生命和鮮血得來《各類鹽工遣散給資辦法》;1949年11月鹽工代表在炎帝宮舉行會議,動員鹽工們保衛(wèi)鹽場,迎接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