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人物】
蔭士安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安全研究所 研究員
王 茵 浙江省醫(yī)學科學院研究員
伍劍橋 湖南省衡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李俊華 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主任
胡余明 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師
施小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查組成員
馬冠生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查組成員
呂正平 湖南省衡陽市委副秘書長
羅云波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院長
黃大昉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 研究員
徐海濱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研究員
倪 崖 浙江省醫(yī)學科學院 副院長
伍秋英
賀豐林
學生家長
【正文】
解說:
12月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省醫(yī)學科學院和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發(fā)布了對黃金大米的調查結果。2008年6月,湖南省衡南縣江口鎮(zhèn)中心小學的25名小學生的確在實驗中食用了黃金大米,至此黃金大米實驗的迷霧終于被揭開。
這些塑料盒里金黃色的米飯就是當時孩子們食用的黃金大米飯。
事情緣起于今年8月1號《美國臨床營養(yǎng)學》雜志刊登的一篇論文,這篇文章稱美國塔夫茨大學研究人員在湖南一所小學選取了72名6到8歲的健康兒童,讓其中的25名兒童每個人進食了60克用轉基因技術生產的米飯,9月1日,湖南衡陽市政府通過微博發(fā)布消息,稱經過調查沒有發(fā)現當地學校參與黃金大米實驗,而論文的三位中國作者也稱對實驗完全不知情。
胡余明(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師):我的壓力非常大,媒體把焦點全部對準我,其實也難怪嘛,因為那個論文上邊作者,我是第二個,對不對,但是我確確實實是不知情。
記者:您是項目負責人,您知道嗎?
蔭士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安全研究所 研究員):這個項目我不清楚。
記者:那有沒有轉基因大米?
蔭士安:沒有。
記者:那你當時跟蔭士安、湯光文在衡陽做實驗期間,有沒有討論過黃金大米的問題?
蔭士安:沒有。
解說:
事件發(fā)生后,三位中方作者的所在單位分別成立了調查組進行深入調查。9月19日,論文的第三作者蔭士安向調查組提交了他在實驗現場拍攝的照片,正是這些照片使得調查有了突破性進展。
記者:這些照片都是你在現場拍的吧?
蔭士安:應該是。
記者:這個應該是(2008年)6月2號做黃金大米實驗的時候?
蔭士安:對。
李俊華(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主任):這個照片的一些真?zhèn)?我們)也請一些專家進行了照片的一些鑒定,是不是經過有加工或者修改。同時,也對照片場景當中出現的一些場景,包括一些照片上的人員、照片上的人都去現場進行了一些比對,最終證實這個照片是真實的。
記者:當時這份證據提供出來的時候應該算是一個比較過硬的(證據)?
馬冠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查組成員):對,應該是說明確,在現場使用了黃金大米。
解說:
三位作者都曾經面對我們的鏡頭堅稱自己對黃金大米實驗不知情,但為期三個月的調查卻證實,確實在江口小學實施了黃金大米實驗,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黃金大米實驗到底是怎么做的?論文的三位作者是否真的如他們當初所言對此事一無所知?60克的黃金大米飯真的會對參加實驗的孩子的健康造成傷害嗎?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進行了跟蹤調查。
這些照片拍攝于2008年6月2日,這一天正是參加實驗的孩子們集中用餐的第一天,也是論文中所說的進食黃金大米飯的那一天,按照論文的描述,實驗用的黃金大米在烹飪煮熟后必須冷藏在零下70度的環(huán)境。那么,這些黃金大米飯在現場是怎么解凍加熱的呢?
記者:這張是在解凍是嗎?
蔭士安:這張在解凍,這個需要避光,所以用黑色塑料布蓋著,它不需要怎么加熱,直接放一會兒就行了,就這點東西一會兒就化了,大概是我過去照相,(湯光文)讓我看打開它。
解說:
湯光文是論文的第一作者,也是該項目的負責人。蔭士安說,6月1日他們將黃金大米飯存放在學校廚房的冰箱里,2日上午,湯光文將之拿出放在儲藏間的桌子上進行解凍,隨后,又將這些裝著黃金大米飯的小盒子放進蒸箱,利用已經蒸好的米飯的余溫進行加熱。
蔭士安:這個是60克米飯。
記者:這就是金大米是吧?
蔭士安:60克米飯。
記者:這個拿米的人是誰?
蔭士安:是不是有可能是湯(光文)博士。
解說:
湖南省衡南縣江口鎮(zhèn)中心小學的食堂,就是2008年6月黃金大米實驗的場所,據了解,當時在廚房里給學生們做飯的有兩個人,一個是負責炒菜的賀豐林,還有一個就是負責洗菜蒸飯的伍秋英。在我們的9月份的現場調查中,他們都聲稱自己沒有看見黃顏色的大米飯,也不記得有人曾經在廚房里加熱過食物。11月27日,我們再次找到了他們。
記者:這些照片你見過嗎?
賀豐林:見過,就是上次省紀委給我看了,這個照片。
記者:你當時看到這個照片的時候有什么反應?
賀豐林:我自己傻眼了,我自己都懵了。
記者:怎么會呢?
賀豐林:因為我看這個東西,我根本就沒看見,就是包括他們在外面我都沒看見。
記者:后來有沒有努力回憶一下?
賀豐林:雖然我努力回憶了,但是確確實實沒有看見這個東西。
記者:這個小盒子你見過嗎?
伍秋英:沒見過。
記者:您再看一下這個照片,就這個小盒?
伍秋英:沒見過。
記者:你是沒見過?
伍秋英:沒見過。
記者:沒見過。
伍秋英:不知道這里面是啥。
記者:那6月2號那天,你有印象中蒸完飯之后,你離開這個現場,然后湯光文,有一個女的,她拿著這個東西拿過來加熱嗎?
伍秋英:不知道不知道,沒有印象。
記者:這間房間是廚房旁邊的儲藏室,平常很少有人進來。6月2號上午十點鐘左右的時候,湯光文把金大米帶到了這個房間的桌子上進行解凍,大家通過照片可以看到,正在解凍的金大米(飯)上面還蓋了一層塑料布,11點半左右的時候,湯光文把已經解凍好的金大米(飯)從這個房間帶到了隔壁的廚房,這個時候呢廚房里只有蔭士安和湯光文兩個人,湯光文把金大米(飯)放到了這個蒸柜里進行加熱,加熱好的金大米(飯)和正常的米飯攪拌在一起,在開飯的時候端給了孩子,而蔭士安在這個過程中把整個過程全部用照相機拍攝了下來。
解說:
這張拍攝于2008年6月2日12點30分的照片,顯示60克的黃金大米飯在加熱后,與正常米飯攪拌在了一起準備端上餐桌。
記者:那這張呢?
蔭士安:這個不就是拌在米飯當中去了。
記者:這個拌米飯的過程,是你拌的呢?還是湯光文拌的呢?
蔭士安:至少不是我拌的,因為我后來去,已經拌好了,照兩張照片,我里頭安排,外面協調亂七八糟的事,要去組織,我不會直接去拌的。
記者:你當時照相的時候,廚房里除了你和湯光文,還有其他人嗎?
蔭士安:我要知道(現在這樣),我絕對要把他們都拍下來,我現在記不清楚。因為我真記不清楚(當時)誰在那兒。
解說:
那么,這些摻進了黃金大米飯的米飯又是怎么分發(fā)給學生的呢?現場那么多的工作人員都沒有發(fā)現異常嗎?
記者:你看這個照片里頭有的照片里頭,你看這是(黃)金大米(飯) 是吧?
伍劍橋(湖南省衡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沒有,我沒有印象,但是這一點我也不否定。我現在奇怪的就是說,我們給學生吃飯,在我印象里全部都是托盤,為什么就是這一餐用的是碗,我們所有學生吃飯從來都是用托盤的。
解說:
伍劍橋是衡南縣疾控中心的副主任。當時,他作為現場組織方的代表一直在現場。
記者:第一餐吃飯之前,比如實驗組跟你們交代了嗎?
伍劍橋:沒有交代,什么都沒有交代。
記者:當時第一天吃飯的時候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伍劍橋:沒有交代,沒有交代過。
記者:就是6月2日那天,你有沒有意識到學生吃的飯有一些異常?
胡余明:沒有異常我覺得。
解說:
胡余明是論文的第二作者,整個實驗期間他都在現場,事發(fā)之后,他一直堅稱自己對于黃金大米實驗一無所知。
記者:按說那個黃金大米(飯)和普通的大米拌在一起,還是看起來很明顯的。
胡余明:確實,我是(今年)8月31日以后,我才知道那個大米是那個顏色,怪怪的。
記者:明明是黃金大米已經做熟了,拌在米飯里還給孩子吃了,怎么做到的讓他們現場的人還不知道?
蔭士安:是堂堂正正端上去的,不會在碗上蓋上東西。
記者:我就想知道,你們雖然是堂堂正正端上去的,但是用什么方式讓別人都沒有引起絲毫懷疑?
蔭士安:您吃過這個東西,您要說您沒看到,我用什么來證實呢?我想這句話應該是用那張照片,那張用金大米(飯)拌米飯的照片。您吃到這個米飯,您說您沒看到。
記者:他們都說沒有印象。
蔭士安:我就說呢,您剛把這米飯吃了,我問你看沒看到,您說沒看到,您讓我說什么?
記者:您的意思就是說湖南當地的工作人員一定知道?
蔭士安:那我不知道,他們知道不知道,所以我只能就話說到這兒。
解說:
無論現場工作人員是否真的沒有注意到孩子餐盤中的異常,但是實驗者終歸是順利地實施了黃金大米實驗。這些照片顯示參加實驗的25個孩子進食黃金大米飯的時間是在6月2日的中午一點左右。我們輾轉找到了參加實驗學生的名單,80名學生被分為四個組,這份記錄用英文清楚地注明了各個組學生所服用的維A油膠囊、安慰劑和菠菜,惟獨黃金大米用了不明就里的b-c代號,一項國際合作科研項目為何要做得這么隱秘呢?這其中有什么難言之隱嗎?
2008年在江口鎮(zhèn)的實驗是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也就是NIH資助的科研項目,目的是為了研究黃金大米在兒童體內的營養(yǎng)轉化。2002年12月,湯光文等7名科學家申請到這一項目,蔭士安作為中國疾控中心營養(yǎng)食品所的研究人員也是申請人之一。2003年,蔭士安找到和自己熟識的王茵,將黃金大米項目介紹到了浙江省醫(yī)學科學院,同年9月,蔭士安以個人身份和浙江醫(yī)科院簽署了項目合作協議。11月,浙江省醫(yī)科院倫理審查委員會通過了美國NIH項目的倫理審查。
記者:這份協議,當時你們之所以愿意跟蔭士安簽這份協議把這個NIH項目承接下來,主要是出于什么考慮?
倪崖(浙江省醫(yī)學科學院 副院長):一個的話就是,在2003年,NIH項目本身來講的話,在國際上還是比較認可的一個權威的項目;第二個的話,經費也比較(多),有17萬美金,所以我們的話呢,能在研究領域在醫(yī)學界吧能夠得到這么一個項目應該來講是一種榮耀,所以我們當時是同意開展這個國際合作項目。
解說:
2004年8月,美國塔夫茨大學和浙江醫(yī)科院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明確黃金大米項目的中方負責人是蔭士安和王茵,同年10月,黃金大米中方實驗組在浙江仙居進行了首次預實驗,由于這時沒有符合實驗條件的黃金大米,預實驗只選取了菠菜和胡蘿卜素油膠囊進行了營養(yǎng)轉化研究。2008年初,湯光文在美國獲得了黃金大米實驗樣品,蔭士安王茵等人準備在仙居重新啟動黃金大米實驗,但卻因為仙居學校的人事更迭被拒絕了。
記者:那個校長為什么不同意做這個實驗?
王茵(浙江省醫(yī)學科學院研究員):因為校長換掉了。
記者:換了新校長了?
王茵:對。
記者:有沒有提到說要做這個實驗里頭含黃金大米?
王茵:還沒有說,我就跟他講要做這個項目研究,那個校長就不同意,不同意以后,就是蔭士安他們提出來就是放到湖南去做。
解說:
既然沒能夠在浙江仙居落實地點,那么蔭士安等人是如何將實驗地點確定在湖南省衡南縣江口鎮(zhèn)的呢?
記者:2008年的時候,最早蔭士安是什么時候找到你說要在江口鎮(zhèn)做這個實驗的?
胡余明:應該是在2008年初,還是2007年底這段時間,我們當然愿意承擔,所以當時我就找到衡陽。
解說:
2006年,蔭士安成功申請了一個國家項目,這個項目除了不包含黃金大米以外,其它和NIH黃金大米項目幾乎完全一致。在取得了胡余明的同意之后,蔭士安就以國內項目的名義和湖南省疾控中心簽署了一個合作協議。
記者:那他當時,給你講到這個項目的時候,有沒有提到金大米?
胡余明:沒有。
解說:
在落實了江口鎮(zhèn)作為實驗地點之后,蔭士安又讓衡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浙江省醫(yī)學科學院簽署了協議,協議文本上用手寫標注了僅用于撥款用,令人感到蹊蹺的是協議的課題名稱為國內項目,但是課題來源卻又添加了NIH課題。
記者:當時與浙江醫(yī)學科學院那個協議里也寫的NIH項目,你當時沒有注意?
伍劍橋:沒注意,只寫的NIH,NIH什么東西我都沒注意。
記者:就是2008年6月份江口鎮(zhèn)的實驗,實驗組包括蔭士安、王茵,他們一共給你們多少錢?
伍劍橋:就是一次匯了12萬5千元吧。
記者:這個錢是從誰哪兒給你匯過來的?
伍劍橋:浙江醫(yī)學科學院匯過來的。
記者:蔭士安沒有給你們匯過?
伍劍橋:蔭士安沒有給我們匯過錢,就是這個協議里面,我們地方領導看這個協議的時候,就是這個協議,我們就感覺是給我們一個圈套,當時我們跟北京(簽的合作協議),跟國家疾控中心談的(合作),然后在做這個項目之前,蔭士安跟我說他說這筆錢要由浙江打過來,你們跟浙江簽個協議便于撥款。當時沒有注意到還有一個美國課題還有一個美國NIH,這幾個字母我們沒有注意到。
解說:
實驗地點的問題解決了,但是湯光文、蔭士安等人還面臨著一個大麻煩,因為浙江醫(yī)科院和塔夫茨大學的合作備忘錄規(guī)定,雙方的合作截止期限是2007年2月,但是按照實驗進度實驗只能在2008年進行,更何況實驗地點改到湖南之后,所有相關審批手續(xù)都要重新進行。事后的調查顯示,完成實驗審批手續(xù)工作的是王茵。
記者:那么,蔭士安、湯光文手上拿到了一份由你們院蓋公章的,就是你們原先做的倫理審查仍然有效的文件。那這份文件是怎么到他們手里去的呢?
倪崖:據我們了解,當時的話是根據蔭士安的要求,王茵違反了規(guī)定是夾到其它的資料里面一起蓋出(來)的。
記者:那據你們調查,王茵是有意把這份文件夾在其它文件里頭來做的,是這樣嗎?
倪崖:應該是這樣。
記者:也就是說這個內容,實際上你是沒有跟你們院里的領導匯報的?
王茵:對。
記者:那當時為什么沒有匯報呢?
王茵:因為這個事情,也是一個正常的科學實驗。
記者:你是擔心告訴領導,領導不會同意?還是覺得其它方面的問題?
王茵:也可能當時領導不在,我想,像這種情況的話,我覺得也沒有特別大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