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wǎng)訊:清溪位于縣城西端,地處始豐溪和三茅溪交匯處,景區(qū)面積為5.2平方公里。宋元時,這里水面開闊,漲沙成渚,蘆荻叢生。每到秋時,有鴻雁、鷗鳥飛來棲宿。立秋到霜降這段時間,蘆葦叢中,溪邊石穴,蟋蟀出沒,成為兒童捕蟋逗斗的樂園。名聞中外的濟公活佛的童年就在這一帶度過。元代土著詩人曹文晦就以“清溪落雁”的名目將它列入天臺山十大景之中,吟誦出“清溪溪口荻花秋,底事年年伴白鷗”,“荒煙渺渺長橋外,落葉蕭蕭古渡頭”的佳句,一享風和日麗“碧波千頃小漁舟”的雅趣。
明代前期這里尚有“烏鬼(鸕鶿)曬翼欣自得,白鷗苦饑眠欲驚”的景象;清朝乾隆年間就只有“天外空聞一雁聲”。但從龍山到玉湖、清溪一帶,溪水依然清澈如鏡,不時可以見到亭亭修竹、綠綠柳蔭、叢叢蘆葦、片片灘林,農(nóng)夫在地里辛勤耕作,牧童在牛背上嬉戲,短笛村歌此落彼起,一派秀美的田園風光。入夜,漁燈竹筏,別有一番情趣。
改革開放以來,古鎮(zhèn)新樓鱗次櫛比,始豐溪大橋貫通南北,橋兩端防洪大壩龍盤虎踞,消除了洪澇隱患,濱溪綠化帶郁郁蔥蔥。近年建起的落雁公園,成為市民休閑游憩的好去處。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成群白鷺飛回來了,并在此露宿,受到人們的親善和歡迎。
清溪上游的如來洞有“小明巖”之稱(現(xiàn)為開發(fā)中的龍山景區(qū)),它地處龍山頭,石倉秀色疊翠于前,始豐溪東流于下。從鐘鼓巖步入“獅”、“象”守衛(wèi)的門樓,沿著緩坡拾級而上,經(jīng)過乾隆御碑、“觀自在菩薩”照壁,看了躍鯉潭上的龍瀑,然后來到太平軍虎賁將軍洪士勇創(chuàng)建的武書院舊址,參觀百廿斤重的大刀,遙想當年陳桂芬(后為武狀元)、洪式掄(武進士)勤學苦練的情景,不禁肅然起敬。由此左拐,當年齊周華須躋之以梯的古洞已經(jīng)有石級鋪接,洞內(nèi)建成三層佛殿。由洞后盤旋而上,來到“觀音曬被巖”,由此前眺,遠近數(shù)十里風光盡收眼底。再往北沿著彎塘水庫前行,就來到有二棵古柏的龍山頂廟,由此向西,可以到達智者大師隱居處“松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