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尼特左旗,通常稱東蘇旗,地處蒙古高原中北部,位于中國四大天然牧場之一的錫林郭勒大草原西北。它東臨阿巴嘎旗,西接蘇尼特右旗、二連浩特市,南連正鑲白旗、正藍(lán)旗,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達(dá)316公里。東蘇旗96.7%的面積屬于草原,其余為丘陵、沙地和湖盆低地,湖泊十?dāng)?shù)個,大小清泉舉目皆是。東蘇旗屬半干旱大陸性氣候,雨水偏少,日照充足。據(jù)史料記載,公元17世紀(jì)30年代初,蘇尼特部落在額爾額貢嘎魯特、奈嘎力納布其圖等地游牧。清崇德三年(即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其部族首領(lǐng)率部南下歸順清朝。1641年,清政府設(shè)置蘇尼特左翼旗和蘇尼特右翼旗,并延續(xù)至今。蘇左旗歷經(jīng)35代君王,傳承王位305年。1946年7月,蘇尼特左旗人民政府成立,旗政府設(shè)在滿都拉圖鎮(zhèn)。
東蘇旗有著豐富的古跡。這里有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洪格爾巖畫群、寶德爾朝魯石林區(qū)、查干敖包廟和通古爾生物化石區(qū);有森吉圖峰遺跡——轉(zhuǎn)生洞;有雕刻精細(xì)優(yōu)美、雄偉古樸的突厥石人;有金代明昌五年(1194)的古長城——“成吉思汗墻”;有承載歷史的石碑和大型古墓葬;還有幾千年前的新石器遺址。根據(jù)遠(yuǎn)古時期的巖畫及出土文物考證,很久以前,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了。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東蘇旗牧民獨特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加上地理、氣候條件的限制,造就了特殊的民族文化形式——祭奠敖包。全旗30余處歷史久遠(yuǎn)的敖包,形成了草原最亮麗的風(fēng)景線。在祭敖包時,除獨具特色的求雨、求吉祥儀式外,還有搏克、賽馬、文藝演出等民俗活動。此外,蘇尼特左旗烏蘭牧騎很有特色,被譽為草原奇葩。
東蘇旗有豐富的畜禽品種、眾多的野生動物、寶貴的礦產(chǎn)資源。這里是錫林郭勒盟的駱駝之鄉(xiāng),蘇尼特駝是極其珍貴的古老駝種。白駝更是草原上少見的駝中珍品,因而受到人們的珍愛,被視為吉祥物。另外,東蘇旗還是號稱“肉中人參”的蘇尼特羊生產(chǎn)地,可以說,有了蘇尼特羊,才有了“東來順”的盛譽。除此之外,天鵝、大鴇、羚羊等野生動物在此棲息、繁衍,給遼闊的蘇尼特草原增添了無窮的生機與活力。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愛它,草原就是綠色的海,氈包就象白蓮花……”古老的蘇尼特草原,藍(lán)天、白云、綠草、肥羊,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像一幅雄渾、壯麗,充滿著詩情畫意……